它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是我國長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因首先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發現而得名。
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他們開始種植水稻,使用耒耜耕地,挖掘水井,飼養豬、狗和水牛。因此,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栽培水稻技術的國家。河姆渡人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2.仰韶文化
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仰韶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遍布于黃河中上游各省。
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制石器為主,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粟和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飼養家畜主要是豬、狗,也從事狩獵、捕魚和采集。仰韶文化出土遺物中常有彩陶,也被稱為彩陶文化。
3.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是在陜西西安半坡村發現的一處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反映了黃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使用弓箭,這是生產工具的一項重大改進。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牛、羊、雞等。他們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陶器上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雛形。另外,半坡原始居民已經學會了紡線、織布、制衣。
4.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鎮,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距今約四五千年。生產力進一步發展,陶器有了黑陶、白陶,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5.傳說中的黃帝
距今約四五千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活動著許多部落,炎帝和黃帝是我國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炎帝、黃帝聯合在逐鹿大敗蚩尤。之后又出現了堯、舜、禹等部落聯盟首領,當時部落聯盟首領的更替實行“禪讓制”。
